中俄学院(2025)
黑龙江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立俄语学科专业、最早形成系统俄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被公认为“中国俄语根据地”“全国俄语人才培养摇篮”。
黑龙江大学拥有最早建立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成为对俄教育合作、学术交往、科技联合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北方重镇。学校深厚积淀并日益鲜明的对俄办学特色,为建立中俄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考虑到中俄战略合作的需要、中俄间高水平、多领域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科技合作的前景,教育部大力支持成立中俄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储备高端人才。
2011年4月1日,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5月13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示成立“中俄学院”。中俄学院国外合作院校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该校于1959年建校,是俄罗斯唯一与科学院紧密结合的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始终位于俄罗斯大学前三位。现有教师2000余人,其中包括67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570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授、880名副教授。被誉为俄罗斯的“硅谷”,80%以上教师同时任职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近50个研究所,他们承担众多国家级重大项目,整体科研水平很高,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贡献突出。
中俄学院开辟的是“专业+俄语”的国际化特色办学道路,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师资共享,教材共享,课程体系共享。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中俄学院”,是我国首批17所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具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每班配备学业导师,随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黑龙江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成立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成为中俄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并写入当年的两国总理工作纪要。目前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中俄学院合署办公,招收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专业+俄语”的“1+2”人才培养模式,并向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迈进。
开设专业:本科层次开设法学、金融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专业。
学制:4年,与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接轨。
培养:中俄学院六个专业学生分别由法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统一培养。
学院首创“专业+俄语”“2+1+1”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精通俄语、熟悉俄语区国家国情、具有广阔的全球化视野,通晓相关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储备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符合条件的学生每学年可申请一定数量的保送攻读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名额,学制3年;模式为1+2,通过双导师、双校园、双学制、双教学计划、双语毕业论文、双毕业证、双学位证等方式,搭建起中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桥梁,形成科学规划、运行高效、成果显著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
如希望获得中国硕士学位,需通过中国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制3年。截至目前,中俄学院本科毕业生1610人,通过推免、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985高校、211高校和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已达431人。升学率逐年增高,读研率≥53.3%,读博率8%。
学院已实现了高质量、高层次就业,平均就业率90%以上。较高比例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工国际、中国中铁、华为集团、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大中型涉外企业。还有许多毕业生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工作。学院部分毕业生通过报考公务员、选调生、西部计划方式,考入市、县级人民检察院、县纪委、镇政府、区税务局等政府机关单位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