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网络安全学院)(2025)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起源于1972年的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软件专门化方向,1976年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始招生,198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0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成立软件学院,2017年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年成立网络安全学院。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2024年学校机构调整,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和数据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合并为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网络安全学院)。
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建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三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黑龙江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黑龙江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作为黑龙江省专业特色学院,学院拥有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网络空间安全,近年发展迅速。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数据与知识工程、模式识别、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网络空间安全对抗、密码协议与应用测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含区块链技术方向)、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新工科专业,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增专业。
学院目前拥有教师11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7人,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评黑龙江省教学名师,3人获评黑龙江省优秀教师,4人获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师德先进个人”,8人入选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省级首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创新大赛奖1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13部(包括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学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其他奖励3项,出版学术论著1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近五年,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和引用200余篇(次)。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实行校企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建有黑龙江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讯飞数智产业学院、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产业研究院,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亿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安全与应用、商业密码应用等3个黑龙江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中建立了“龙江工程师学院—安恒专项”的校企合作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本科在校生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专著20余项,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国家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包括国家一等奖4项);在其他高水平赛事,获奖百余项。学院在校生连续多年参与教育部和全省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和应急演练工作,深受各级主管单位好评。
学院实行就业全员包保责任制,推动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针对学生成长全周期,打造“全链条”就业育人体系。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1年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职单位既涵盖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一线大厂,又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世界500强央企,公务员考录比逐年攀升,学院拥有省级公务员选调生推荐资格且名额充足,基层公务员成长迅速,曾获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学院与华为鲲鹏、华勤技术、启明星辰等几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搭建高层次、多领域的实习实训平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先后培养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建中教授、长江学者纪守领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毕业生广泛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政府任职。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