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
历史沿革
1953年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
1982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部
2006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7年获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
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201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4年获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2016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新近两轮学科评估位列B类;入选黑龙江省国内一流优势特色建设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予权
2022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急需空白建设学科
2023年获评黑龙江省师德先进集体
2024年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25年首次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师资力量
学院设有9个教研部、11个师生党支部,共有专兼职教师124人。专职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博导8人,硕导37人;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获得者1人、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省青年龙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思政课教指委委员4人。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黑龙江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两大一级学科。在全国新近两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保持全国B类,入选黑龙江省国内一流优势特色建设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急需空白建设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开设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开设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并承担黑龙江省“思政课教师专项计划”;中共党史党建学专业获批黑龙江省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为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学习、科研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全方位支持。
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期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三大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论点摘编论文30余篇。申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0项、厅局级项目84项,教师获省级科研奖励58项、横向课题2项,科研到账金额达900余万元。学院承担由清华大学牵头负责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中的21卷本编写任务。
平台建设
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中国李大钊研究会黑龙江大学教研基地、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平台10个。
人才培养
学院目前有在校生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210人,每年招生规模为博士研究生8-11人,硕士研究生60-70人。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一体推进思政“金课”“名师”建设,拥有省级一流课程以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四大融合课程群”。
近年来,学院思政课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得“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1项、“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入围奖2项、东北区首届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会三等奖1项。1人在2023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共青团中央个人表扬、1人在2023年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余人在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获得佳绩、1个团队在黑龙江省202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所属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专业。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发展平台完善。2025年,学院获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并首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现已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省级领军人才领衔的导师团队,依托学科平台,学生可深度参与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研究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开展学术交流。学院与黑龙江省委党校、东北抗联纪念馆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平台,强化理论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资政强国为己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知识,了解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中外社会思潮;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读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学工作和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主流媒体从事理论宣传、政策研究等工作。近五年,11名博士生毕业均入职高校并成为业务骨干;硕士生毕业246人,就业率达96%以上,主要去向(升学、就业)包括: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电视台等。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608506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