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电力学院(2025)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是黑龙江省最早培养水利人才的摇篮,其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56年创立的黑龙江省水利学校,当年设有水利工程、农业水利、陆地水文三个专业。历经黑龙江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2004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并入黑龙江大学,同年12月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正式组建成立。2022年,学院与黑龙江省水利厅共建成立黑龙江河湖长学院(省内首家河湖长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目前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我校目前唯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入选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注重突出寒区水利和国际河流特色。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75人,专任教师51人,6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国外著名寒区机构访学培训经历,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研究生校外导师49人。学院与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西北院、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协作交流的同时,还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麦尔尼科夫冻土研究所、远东分院水生态研究所、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莫斯科大学、太平洋国立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世界著名寒区科研机构开展了包括共建实验室、学者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组织学术会议等在内的实质性合作。
学院教师到俄远东水生态所交流学习
学科平台
学院现有寒区水文生态学(0713Z2)交叉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0815)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土木水利(0859,水利工程方向)专业领域学位硕士授权点;学院设有黑龙江省寒区水文与水利工程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龙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寒区水利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寒区地下水研究所、水利工程实验省级教学中心、寒区水利科普教育省级基地、黑龙江省地温能学会寒区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水利学会地下水专业委员会等科研平台。黑龙江河湖长学院下设培训中心和科研服务中心,旨在打造集教育培训、河湖科研、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业务咨询于一体的创新平台,2023年起,新增河湖治理方向(龙江工程师学院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
科研成就
学院主办“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系列年会(已办15届),曾承办第8届中国水论坛(2010)、第10届国际冻土工程会议(2014)、第15届全国水利量测技术会议(2014)、第9届全国冰工程会议(2018)、第13届国际寒区发展会议(2023)。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地方重大水利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包括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奖项30余项,编著出版了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专业系列丛书等在内各类专著40余部。学院基于黑龙江省和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深厚的涉俄研究基础,积极联合俄美寒区,在寒区水利和国际河流相关方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持续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心系水利、立足边(疆)寒(区)、服务龙江”的办学定位,坚持“地方水利+特色水利”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了包括“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取得了包括一等奖在内的优异成绩。此外,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本院学生组织开展了哈尔滨周边水利考察、科技会议服务、科学创新实验探索、寒区水文地理知识系列竞赛、“水利杯”创新模型比赛等专业活动,在活动中彰显水利学子的求真务实精神。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
就业前景
学院近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协议就业率约50%,协议就业学生在“中”字头等国家大型水利、施工国有企业就业率超过90%;升学率约20%;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西部计划等岗位毕业生落实率持续升高。学院广育英才,优秀校友遍布国内外,当前在国内外共设有20余处地方校友分会,为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与力量。
学生工作
学院现有在校生约1500人,其中本科生约1200人,研究生约300人。设有研究生会、学生会、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二级心理辅导站等学生组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依托多元化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学术讲座、各类知识竞赛、文艺晚会、体育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并在足球赛、情景剧大赛、大合唱比赛等多项校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志愿服务方面,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在水利科普、节水宣传、幸福河湖传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024年学院依托学校开展的“大美龙江我宣传”活动中赴哈尔滨站志愿服务队伍,曾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更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荣校爱校意识以及专业认同感。学院将持续优化活动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生态。
咨询电话:0451-86604065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寒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基本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熟知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的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成为促进行业或专业科学技术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有效实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熟悉并能综合考虑与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在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上能独当一面,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02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寒区水力计算;工程地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钢结构;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生态水工学;水工抗冻技术与冻害防治等。
03
本专业咨询电话
于老师:13845071361徐老师:1555979076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01
培养目标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国家农业水利工程行业发展需求,基于解决寒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及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领域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02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土壤学及农作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泵及水泵站;农业环境及生态;水利工程经济等。
03
本专业咨询电话
杜老师:13633661083
聂老师:18945083525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寒区水文与水资源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环保、地质、交通、城建、国土等部门从事与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基本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胜任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领域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生产实践或教学科研工作,解决寒区水文与水资源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突出,在工作中能够担任组织管理角色,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地方及国家水利领域的骨干力量。
02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天气与气象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统计学;地下水动力学;水质监测;水文测验;水分析与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水灾害防治;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寒区水文学;寒区水科学概论等。
03
本专业咨询电话
王老师:13009867825陈老师:18845117857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