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2025)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黑龙江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大背景下,学校从学科战略布局角度以及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出发,于2005年成立机电工程学院。学院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以及一个面向全校本科生实习的黑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拥有机电一体化理论及其应用学术硕士学位和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计1000余人。学院拥有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智能农机研究中心、机械工程研究所、电气与电子工程研究所和大学生创新基地。设有与TI公司共建的MSP430联合实验室、与Microchip公司共建的PIC微控制器联合实验室等。学院现有实习、实训、实验和科研场所八千多平方米。
学院现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相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人员队伍,教学团队共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高级职称23人,其中黑龙江省级人才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
学院科研方向明晰、科研设备齐全、科研项目层次高。几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高层次归国人员资助项目、省重点攻关项目、省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省揭榜挂帅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近几年获得科研经费总额二千五百万元以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16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40余部。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类学生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物联网大赛等,每年完成各级创新项目和竞赛30余项,参与学生100余人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就业工作,大力实施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近年来,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11年被评为校级“就业先进集体”。众多毕业生被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格力、海尔、海康威视、汇川技术等知名公司优先录用。近两年,约40%毕业生签约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另外,每年有5%毕业生获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为服务国家对俄战略需求,彰显黑龙江省对俄地缘优势,突出黑龙江大学对俄办学特色,学院紧密结合近年来社会上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一定俄语基础的工科人才有较大规模需求,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与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框架协议,为培养“需求+俄语”更高层次复合型急需人才进行有益探索,2018年俄语实验班顺利开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面向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研发人员: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包括新产品的安装、调试以及改进等工作。
(2)产品工艺人员:负责生产流程的调度和管理、工艺流程的技术分析、编制和优化、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等工作。
(3)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管理,并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4)技术支持人员:负责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基于强弱电结合、元件系统结合、软硬件结合的专业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和管理协调能力,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良好的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传动及控制等领域从事开发、设计、运行、试验、维护、研究、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与并网、电动汽车新技术等。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从事电网调控运行、输电运检、变电运检、电力营销、配电营业等工作。
(2)电力设计院:从事电厂、变电站和线路设计,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
(3)发电企业:从事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以及管理等工作。
(4)工程建设局:从事电厂和变电站建设的相关工作。
(5)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6)车企和新能源公司:从事电气控制设计、运行控制和节能技术开发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智能制造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智能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知识的,具备智能化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语言与算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负责整体规划和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涵盖自动化生产线、工艺流程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2)MES工程师:专注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开发与维护,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如生产计划排程、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3)工业机器人工程师:承担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包括运动控制算法设计、编程以及调试,使机器人能精准完成生产任务。
(4)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将工业机器人与周边设备集成,构建完整的机器人工作站或生产线,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智能装备研发工程师:进行智能装备的设计与研发,像智能CNC机床、3D打印机等,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性能。
(6)装备自动化工程师:对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和优化,增加智能控制功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7)数据分析与优化工程师: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等;负责设计和维护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为企业的智能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8)智能制造技术咨询与服务顾问或项目经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制定智能化转型战略,包括系统规划、技术选型和实施方案等;负责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达到预期效果。
(9)科研与教育工作:在科研机构参与科研项目,从事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的新应用、新型智能材料的研发等;在高校担任相关专业教师,讲授智能制造相关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科发展。
欢迎报考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考生专业问题咨询电话:0451-86604060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