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_02.jpg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25)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具有67年的建设历史,其前身是1958年开始招生的化学系,是我校更名为黑龙江大学后按综合性大学建设的最早的七个系之一。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6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实验中心获首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化学专业招收20名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计划考生,其中不低于50%的学生实施本硕或本博连读培养模式。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培养层次完整。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和工程学科ESI排名均进入全球机构前1%行列,且排位逐年攀升,目前化学学科已步入3‰行列。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专任教师中正教授65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1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7人。已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50余人次,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含青年)入选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7人和青年学者4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省教学名师1人。建设了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和3个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黑龙江省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质与矿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生物质与矿物质高效化学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学院实验设施完备,科研实验室面积1万5千余平方米,设备总值超1亿元,能够为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契机,在能源催化、电催化、光催化、OLED发光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研究特色。近五年,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科技部973专项、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80余项,在Nat. Photonic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和Chem.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60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20余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300余项,相关成果转化30余项,其中付宏刚教授团队发明的利用天然生物质纤维素制备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基团配位组装析碳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与产业化应用。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聘请高水平专家做客座教授,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特别是对俄合作方面,在联合培养学生、申报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和联合企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举办包括NSFC-RSC国际能源化学会议暨Chemical Science可持续能源国际会议、中俄高端催化论坛、第十四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在内的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20余场,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年均30人次。学院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会议年均100余人次,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或邀请报告,显著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本科每年招生500余人,研究生招生270余人,构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五维一体”思政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化学实验安全》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在Nat. Photonic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0余篇,其中顶刊50余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竞赛中荣获特等奖等奖项40余项。学院在校生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创新团队和优秀大学生,以及“最佳科技风尚奖”“最佳自强不息奖”等校园最佳荣誉称号。

学院本科升学率位列全校前列,近三年平均升学率为35%,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中涌现出以中国工程院程杰成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利祥研究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刘克松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30余人,以路贸俄罗斯商品贸易中心总裁李永江为代表的企业家200余人。万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包括985、211、双一流在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包括省市县级环保、检验、公安、消防、海关、部队等政府部门,包括世界五百强在内的石油化工、橡胶塑料、轻工医药、能源新材料等企事业单位,成为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研究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欢迎年轻的你加入这个蓬勃向上的集体,这里将是你梦开始的地方!

咨询电话:0451-86604790、0451-86604791、0451-86604923、0451-86608467

学院网站:https://chem.hlju.edu.cn/

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基于“厚基础、精专业、重创新”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受到基础和应用研究强化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扩展能力强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及创新型拔尖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结构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固体化学导论、配位化学、化学综合实验、科研课题实训等。

就业方向:可通过推免、本硕/本硕博连读及考研等形式升学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也能在石油化工、食品检测、环保、卫生防疫、医药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化学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生产技术、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咨询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18846071850

材料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立足国家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基于“厚基础、重交叉、强应用、宽视野”的培养目标,依托新型能源、环境功能材料的专业特色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基础,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材料合成及分析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分析、材料合成结构及性能测试实验、材料加工与设计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能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与材料化学相关的石油化工、医药、环保、油漆、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从事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咨询联系人:曲老师 电话:13204515951

应用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以学习、研究和发展有机化学相关理论科学为核心,以先进功能材料、能源、医药为导向,以理为主、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国家和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石化产业以及科技和教育等领域,培养能够解决有机化学相关高新材料设计、制造和资源能源高效转化过程中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的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化学、有机超分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基础、应用光谱解析、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应用有机化学专业分析实验、应用有机化学专业合成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可以进入能源转换、先进材料开发、石油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创新、食品科学、公共卫生与疫情预防等应用化学相关的国家科研机构、行业领先企业及公共事业单位中工作,或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学习、历练和成长,引领和推动相应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咨询联系人:段老师 电话:13613647470

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化学基础理论、有机光电材料设计与合成、光电器件制备与表征、光电信息工程等核心知识,掌握多学科交叉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本专业立足化学与光电信息交叉领域,聚焦国家及黑龙江省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光电等战略性产业需求,强化“化学-材料-器件-系统”全链条创新思维,致力于培养解决有机光电材料高效创制、光电器件智能化集成及能源资源绿色转化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服务科技强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应用光谱解析、有机半导体化学与物理、电子线路基础、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原子分子光谱、光电系统电路设计、材料设计与光电信息实验、光电材料及器件分析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在光电信息科技、新能源、先进材料、智能显示等领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入国家及地方科研院所、光电科技企业、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研发、光电器件设计与制造、柔性电子技术开发、能源高效转化系统优化等工作;也可在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及科技战略规划,推动光电化学交叉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凭借扎实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和解决复杂工程与科学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将成为兼具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咨询联系人:段老师 电话:1361364747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立足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面向高分子产业领域,服务我国行业建设,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基础知识与高分子专业知识,具备研究、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沟通交流与自主学习能力、环境意识与工程经济管理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学术研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分析方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与模具设计、材料科学导论、材料力学、高分子加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能在石油化工、建材、生物医药、汽车、电池能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等行业,在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设计、成型与加工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咨询联系人:周老师 电话:18846189598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系统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能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等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系统分析、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原理、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部门、生态环境研究机构、研发设计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保技术咨询、污染治理运行管理等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工作,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报考各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公务员岗位。

咨询联系人:朱老师 电话:1302980966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化工与能源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特别是龙江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基于“环境友好催化技术”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工程与科学、化学工艺与技术的系统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扩展渗透能力强,能够在化工、能源、环保和材料等领域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工程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热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工技术经济、化学反应工程、工程力学、化工模拟仿真、化工专业课程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艺指导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咨询联系人:肖老师 电话:1360451506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高计划-中澳班)

项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及北京中教人文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项目合作方)共同合作执行。项目学生需按中外高校制订的联合培养方案在双方高校学习,需要分别遵守中外高校的相关管理规定。第一、二学年在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第三、四学年在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学习,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完成中外双方联合培养方案。毕业时学业成绩符合要求的,可同时获得中外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黑龙江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简称“UQ”,世界高等科研学府,世界前五十名校。学校始建于1909 年,是一所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同时还是六所砂岩学府之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澳大利亚八校联盟、UNIVERSITAS 21、国际铁路联盟及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等组织成员。2024 年QS 世界大学排名第43 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化工热力学、Process Engineering Design Project、Thermodynamics: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Risk in Process Industries、Profession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在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艺指导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咨询联系人:肖老师 电话:1360451506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俄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科学、化学工艺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能在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工艺指导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掌握俄语基础知识、具有娴熟的俄语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俄罗斯国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线性代数、化工专业实验、仪器分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基础俄语》、俄语国家概况、化工专业俄语阅读、专业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基础俄语写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全公费出国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能在化工、能源、俄语、贸易、进出口,机械、设备、重工等行业从事对俄方面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艺指导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咨询联系人:肖老师 电话:13604515063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