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5)
为帮助广大考生与家长深入了解黑龙江大学各学院的专业设置、优势学科及师资力量等,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号推出“院你到来”专题板块,针对考生与家长关心的学院介绍、学科建设、科研情况、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提供多维度的解答。本期,让我们一起探索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魅力。
学院概况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其前身是1960年的黑龙江大学经济系(由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生产力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之一,熊映梧教授创建),1991年成立经济学院,2003年正式更名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专业设置齐全、学科布局合理,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建有本、硕、博完整的学历层次培养体系。
师资水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精干,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截至2025年4月,学院专职教师7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9人,副教授34人)。现有1人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学科建设
学院现拥有理论经济学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国际商务硕士(MIB)、会计硕士(MPAcc)、金融学硕士(MF)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理论经济学学科是省级“双一流”学科。学院还拥有一个省级重点高端培育智库——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一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政治经济学;两个省级研究中心——生产力研究中心、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高水平科研奖励8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软科学项目等其他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专业认证。
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师多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高水平教学奖励。学院教学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宗旨,秉持OBE认证理念,大力推进“新商科”教学改革,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学院依托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校企合作,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对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服务地方对俄跨境新商业的高端国际复合人才,“对俄跨境新商业高端国际人才培养项目”被评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省部品牌培育项目。
社会服务
学院注重把经管理论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求紧密地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参与了黑龙江省及市县“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咨询和起草工作、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规划论证工作,以及“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哈尔滨新区规划、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起草工作;部分成员主持、参与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智库专项、省发改委、社科联专项课题研究。2017年组建的“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省级重点高端智库。2020年牵头组建黑龙江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加入全国高校自贸区智库联盟,同时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4人入选黑龙江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库,资政建议类成果多次得到国家级省级领导和部门的批示和采用。
学术交流
学院高度注重科研、教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主办、承办国际性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0余次,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进行进修访学,通过多种形式与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与教学交流。
就业前景
近五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为:2020届81.19%,2021届92.22%,2022届83.38%,2023届86.32%,2024届88.52%。学院多次获评就业先进单位,1名毕业生辅导员作为主讲人参与全省高校就业工作专题培训做经验分享,2名师生分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第十届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规划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为了认真落实学校全员就业工程,构建校院系三级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学院积极发动校友资源、学院教师社会资源以及长期积累联系的用人单位资源,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签约单位包括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同时参军入伍、选调生、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基层就业项目落实率位于全校前列,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较强的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基于“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特色,依托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应用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扩展渗透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专业2024年获批黑龙江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开设本硕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该计划实行动态调整,不低于50%的学生实施本硕连读培养。
主要课程
围绕理论基础、分析能力和国情世情设置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博弈论、新质生产力专题、经济数据分析软件、中国经济专题等。
就业方向
重点培养经济学专业人才,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经济类规划人员,以及大中型企业、新兴行业中的商务调研咨询类业务骨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敬业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和数字经贸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学术研究、国际贸易实践、对外投资合作、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类行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实践、在跨境新商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A、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学、数字贸易学、国际运输与物流、国际服务贸易。
就业方向
从事政府相关部门的外贸管理工作;从事企业对外贸易工作;从事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有外贸专员、跨境电商运营、国际贸易专员、外贸货运代理专员、贸易单证员、政府工作人员、金融保险投资人员、教师、科研人员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采用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依托省级示范对俄跨境新商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和俄语学院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先进设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完成项目要求后,获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证书,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予的两个学位在证书中均予以标明。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敬业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和对俄经贸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俄语应用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熟悉俄罗斯市场行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国家对俄合作和向北开放的战略需求,能够在学术研究、经贸合作、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领域从事相关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国际贸易原理、数字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中俄经贸前沿问题讲座务、国际投资与中俄投资合作、国际金融、中俄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俄罗斯市场行情分析、对俄跨境电商平台综合实践、当代俄罗斯经济、经贸俄语实务等。
就业方向
从事政府相关部门的外贸管理工作;从事企业对外贸易工作;从事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有外贸专员、跨境电商运营、国际贸易专员、外贸货运代理专员、贸易单证员、政府工作人员、金融保险投资人员、教师、科研人员等工作。(以上工作对俄经贸是重点领域,但又不限于对俄经贸领域)。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过硬思想政治和人文素养、宽广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方法、精湛专业技能和突出创新创业精神,能够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
金融学A、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A、保险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科技概论、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管理、Python金融建模与数据分析、行为金融、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金融风险管理等。
就业方向
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金融学专业(中法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科学的思维方法、懂金融专业又有法语、英语语言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法语、法语口语、法语阅读、法国文化、跨文化交际、法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描述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
合作院校
法国巴黎南泰尔大学(即“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是欧洲名校,是20世纪60年代重组的13所大学成员之一。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前总统萨科齐及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等为该校知名校友。
培养模式及教学特色
金融学(中法)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为“3+1”三学士模式,全程小班授课(班级人数≤25人)。学生入学后,第一年零起点强化法语语言;第二、三学年强化法语、英语双语基础上,修读中法双方高水平专业课教师、外教共同提供的专业课程;成绩达到要求的同学第四学年赴法国巴黎南泰尔大学继续学习。取得两校毕业要求学分且学习成绩达标者可获得两校分别授予的经济学学士学位(黑龙江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学位标注金融学专业)及黑龙江大学法语辅修专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学习费用
学生学习缴纳费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我校学费,另一部分为法国高等教育注册费,法方学校免学费。
我校学费:我校普通金融学专业本科缴费金额相同。
法国高等教育注册费:该注册费由法国政府统一规定,公立大学按照标准进行收取。截至2024年3月底,中法学院学生缴纳标准为170欧元/学年(按照2024年4月12日汇率折合约为1326元人民币/学年)。2018年秋季,法国政府提出针对非欧盟学生提高注册费政策,计划将该笔费用由170欧元提高至2770欧元/学年。该政策在法国国内部分公立大学已经执行,部分大学未予执行。我校合作的法国巴黎南泰尔大学至今(截至2024年3月底)没有执行该政策。中法学院学生注册费缴纳标准以法国南泰尔大学最终政策为准。
第四年出国学生除学习费用以外的生活、交通、住宿、保险等费用自理。
注:我校学生享受法国政府留学生免学费待遇,这部分费用由法国政府为学生直接支付给高校,因此合作法方大学免学费,免学费无需学生办理任何手续。
就业方向
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生,截止2024年8月,中法共10届学生,毕业生6届,培养学生203人,赴法国留学72人,读研升学56人,升学高校主要是法国国际三大认证的顶级高商、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西巴黎南泰尔大学、巴黎一大、巴黎九大、法国萨克雷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及国内东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已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在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或在国内高校任教。
社会影响
中法学院的发展受到法国驻沈阳领事馆及法国高等教育署的高度重视,法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教育领事多次访问中法学院,他们对黑龙江大学中法学院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表示将把黑龙江大学作为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工作的重点友好单位,愿利用自身影响积极帮助推动和促进中法学院的建设工作。
金融学专业(中俄学院:中俄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科学的思维方法、懂金融专业又有俄语、英语语言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修满学分后,可获黑龙江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金融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俄语(应用俄语)(辅修)”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金融学A、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金融科技概论、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管理、Python金融建模与数据分析、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品、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语言类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俄语、俄语口语、俄语视听说、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罗斯国家概况、大学英语等。
合作院校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是俄罗斯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俄罗斯国内排名前三),成立于1959年,俄罗斯联邦重点大学、国家研究型大学,首批入选“5-100计划”(类似中国“双一流”)。
培养模式及教学特色
专业学生为小班授课(班级人数≤30人)。学生入学后,强化俄语、英语双语基础上,修读中俄双方高水平专业课教师、外教共同提供的专业课程。大三选拔学生可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联合培养项目》资助,赴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插班学习一年。大四可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促进与俄乌白联合培养项目》和《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有机会赴俄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达标者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黑龙江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学位标注金融学专业)及黑龙江大学俄语辅修专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毕业后有机会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全公费出国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留学期间可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每月1300美元补助。专业自招生以来,总体升学率为47%。其中,国内升学率18.4%,国外升学率到28.6%。就读院校包括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等,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毕业生目前主要工作在国家、各省市政府部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等机关事业单位;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华为、中兴、海康威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龙建、交投、北大荒等省内企业。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管理学科基本功、厚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必要的管理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战略规划能力、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出色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国家与地方的工商管理相关领域从事管理实践、管理培训、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经济法、项目管理、跨国公司管理等。
就业方向
运营管理专员,供应链管理专员,销售专员,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及相关工作岗位,行政专员等。
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为原则,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拥有管理和经济学科背景,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职业品质、精湛专业技能、独特创新精神、宽广国际视野、突出资质认证水平,以及具有良好的岗位协作和沟通的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会计、财务、税务、审计、内控、咨询等岗位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会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共享、审计学、财务机器人基础及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
就业方向
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从事会计、财务、税务、审计、内控、咨询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会计学(中高计划)
“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中高计划)项目简介
“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是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核准,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联盟、北京中教人文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机构组织,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联合世界QS排名前300(或专业学科排名前100)的国外知名大学发起的学生交流项目。
会计学(中高计划)项目简介
2025年黑龙江大学会计学专业“中高计划”2+2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的外方合作高校为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学生第一、二学年在黑龙江大学学习,第三、四学年需在外方院校学习,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完成中外双方的联合培养方案。学业成绩符合要求的,可同时获得中、外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黑龙江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
合作院校介绍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24年该校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0位,其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水准获得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八个项目的5星认证。其中会计学专业课程获得CPA Australia、 ACCA、CAANZ、CIMA和IPA认证,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个获得五项认证的会计课程。会计学专业也是麦考瑞大学的王牌特色专业之一,2024年世界QS专业排名澳大利亚第10位。麦考瑞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的CPA考试通过率在澳大利亚一直领先,整体通过率高达91%左右。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