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2025)
一、学院历史沿革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中文系,距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黑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根基最深厚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学院逐渐发展成为本省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95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的培育资助范围,培养具有学术实力、综合发展的拔尖人才。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为本硕博一体的专业。
二、学科建设
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和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已开设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教育部基地、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国语言文学”是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论语》人生课堂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现代汉语5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论语》人生课堂、中华诗词经典吟唱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居全国前20%—30%;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B类,优质的学科资源为本科人才培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及研究员30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0人、讲师及助理研究员2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7人,博导23人,硕导64人。
四、科研情况
我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方言》《世界汉语教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荣获省部级科研奖项近20项。主办及合办的学术刊物包括《满语研究》《文艺评论》等。雄厚的师资队伍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博士生导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使得本科教学有很高的学术起点。
五、人才培养
学院注重对学生每一环节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大学生公益“古诗词吟唱教学团队”服务社会160小时,获得校芙蓉学子榜样的力量“社会实践奖”。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也是学院重要的实践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普通话推广与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教育部语用司的表彰和感谢,2023年学院获得教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2022年、2023年、2024年我院学生在“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中连续夺得特等奖,展现了黑大学子的风采。
六、国内外合作交流
近5年,通过国家汉办选拔和培训,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120余名同学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外进行汉语教学。2019年我院选派两名同学作为交换生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习。2019年,我院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合作,进一步加强满学学科建设。近五年,招收来自俄罗斯、韩国、泰国、越南等国的5名来华博士研究生。邀请专家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近百余场,我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20余次,承办国内学术会议3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00余人次,5人赴国外进行访学交流。
七、就业情况
学院就业工作成绩斐然,拥有1位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讲师、1位省级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专家、1位教师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课程教学赛道黑龙江省选拔赛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奖,1位教师获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长期以来,学院始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学院毕业生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500强企业等各领域、各行业辛勤工作,获得广泛赞誉。2024届学院选调生100%过线,位列全校第一;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较高,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 、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学习深造;毕业生签约单位涵盖中建集团、中水集团、中铁集团、苏宁电器、中国建设银行、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省级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媒体行业等知名单位。
八、咨询电话:0451-86608643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