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2025
一、学院概况
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简称“外文学院”,于2024年8月正式组建,前身为西语学院、东语学院及应用外语学院。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44年延安外国语学校英文系,历经八十年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兼具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崭新的时代风尚。
现拥有在籍生2047人,其中本科生1802人,研究生245人;拥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8个本科专业;拥有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欧美环太中东)和外语教育9个硕士学位点;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国别和区域研究(欧美及环太平洋地区研究)3个博士学位点;拥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评估中连续被评为A类学科,英语专业为国内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的专业。
二、师资力量
外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2人,其中专任教师238人,包括教授24人、副教授7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116人拥有海外学习或交流背景。全院教师承担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7个语种的人才培养以及非俄语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
三、学科建设
外文学院汇聚7个语种教育资源,拥有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体系。从1983年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起,1986年英语语言文学、2001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7年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2009年法语语言文学、2009年德语语言文学、2013年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相继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获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区域国别学入选省“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023年自主设置“外语教育”交叉学科硕士点。
四、科研成就
学院拥有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区域国别综合研究3个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日本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朝鲜语言文化研究所等5个科研平台;“博识讲坛”和“融通讲坛”两个常设论坛。学院是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副会长单位,中国朝鲜文学常务理事单位,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理事长单位,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和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秘书处主办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编辑部(北方)的承办单位。
学院致力于保持并提升在传统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学术优势,改革创新兼容并蓄,推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学院多语种优势,强化对俄发展战略的多语种支撑,聚焦“全球视角下的俄罗斯认知”,同时深化非俄语种的区域国别研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黑龙江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品牌。
五、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始终坚持“专业特色+第二课堂”的工作思路,大力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使其在学校长期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国家级荣誉,斩获全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还荣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校级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充分彰显了学院学生工作所取得的扎实成效。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特色学风建设,倾心营造富有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其中,“外语节”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届,成为学院极具特色的品牌活动。此外,学院依托专业优势,面向全校开设大学英语四六级助学课堂,众多在校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英语专业学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促使不同专业学生均可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精进。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以丰富实践为依托,着力构建多元活动体系。在校“健康活力大赛”中,学院多次荣膺团体总冠军;在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里,多次荣获一等奖;新生军训大合唱比赛,同样多次荣获一等奖。同时,在心理情景剧大赛、手语操大赛中多次摘得桂冠,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强劲实力与积极影响力。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检验专业学习成果。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黑龙江省福利协会授旗单位,多年来始终表现优异,多次获评校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称号。学生踊跃参与国际级冰雪赛事、中俄博览会等大型赛会的翻译志愿者工作,长期坚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报道,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上,众多外文学子也积极参与其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冰雪传奇。
六、就业工作
学院坚持靶向指导原则,全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定期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就业能力提升等就业指导服务。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达100%,精准就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格局已然形成,学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年级辅导员亦多次获评“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七、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前身为1944年成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英文系,1956年发展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是黑龙江省内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英语专业;是省内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英语专业于2019年第一批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英语类专业。英语专业所在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第四、五轮学科评估A类。
英语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专业建设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广博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以及区域国别等专业知识、法学和经贸等跨学科知识,同时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学术研究、外语教育、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类涉外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翻译等工作的学术型专业英语人才以及与相关领域结合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英语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阅读策略与技巧、英语写作、演讲与辩论、英美国情、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文学导论、国际关系基础、模拟联合国、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要、西方文明史等;在选修阶段开设了语言文学和区域国别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两个跨文科方向模块的选修课程。对于跨学科方向模块,完成修读要求后,学校为其发放“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证书。
英语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81.5%;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英语专业教师团队曾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以及多项省级教学比赛奖项。英语专业教师近五年主持并参与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1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英语专业服务社会职能强,承担了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多项阅卷工作,如黑龙江省高考英语笔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口、笔试以及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等。英语专业学生在亚冬会、世界杯速滑锦标赛、哈尔滨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哈洽会等重大活动中担任双语志愿者。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日语专业
日语专业创建于1964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日语专业之一,1972年正式组建成为日语系。1982年获评省级重点学科;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当时国内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所院校之一;1999年被评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同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文学日语方向博士后;2005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评为省级优势学科;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有专任教师22人,外籍专家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均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或知名外语类高校;外校学缘教师占比64%,所有教师均有日本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业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教学成果丰硕。目前,日语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1门。
日语专业目前建有以语言课程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外语+经济”“外语+法律”的新文科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一体化发展,深化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语言服务社会能力。同时,日语专业具有“日语-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和理论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该项目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统一协调相关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培养既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又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业选择多元、职业前景广阔、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外贸、教育、传媒等部门。此外,每年均有学生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建系以来,日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朝鲜语专业
黑龙江大学朝鲜语专业创立于1996年,是黑龙江省首个开设朝鲜(韩)语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全国范围内亦属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招生,2013年朝鲜语专业开始面向全校开设辅修双学位 (双专业) 课程,2020年增设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已具备从本科到硕士,从专业到辅修的立体多面的人才培养能力。2021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朝鲜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青年教师队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师资队伍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目前朝鲜语专业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博士学历7人,硕士学历1人,博士在读2人。近五年来,全体教师共主持及参与省级教学和科研项目十多项,校级教学和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近二十本,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和其他奖励十余项;获得校级“本科教学工作示范奖”和“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10人次;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近三十篇;指导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5篇;获得院级优秀学业导师4人次。
朝鲜语专业采取跨学科的融合发展模式,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的朝鲜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又熟悉朝鲜半岛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同时可以选择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等模块的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基础朝鲜语1-4、朝鲜语视听说1-4、朝鲜语会话1-2;专业必修课程:高级朝鲜语1-2、朝鲜语阅读1-2、朝鲜半岛概况、韩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朝鲜半岛历史、朝鲜语写作、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朝鲜语-汉语翻译、韩国文学作品选读、汉语-朝鲜语翻译、朝鲜语语法。
语言文学模块课程:普通语言学概论、综合朝鲜语、朝鲜语专业能力综合训练1-2、韩国文学史、韩国影视赏析。区域国别模块课程:韩国报刊选读与讨论、韩国当代政治与社会等。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规则与实务、国际贸易项目研发与技能实训等。法学模块课程:法律史、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
朝鲜语专业自建系以来,一直公派学生到韩国、朝鲜留学,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确定派出人选。先后共有五十余名学生被派往韩国庆熙大学、韩国西京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
朝鲜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每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都达到了95%以上,就业领域集中在外交外事、经贸合作、教育科研、新闻、金融、旅游等部门。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去向多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三星、LG、现代等知名外企、阿里巴巴等知名中企。另外,毕业生中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考取国内和韩国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如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等。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始于1997年创办的英语(应用英语方向),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7所最早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之一,2019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同年成为本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7所院校之一。本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参与院校之一、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执笔单位。专业负责人为严明教授,博导,二级教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商务英语专业专职教师16人,外教2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助教1人。博士学位(含在读)10人,硕士学位6人。商务英语任课教师均为“英语+”复合型师资,外校学缘或国外访学率为100%。本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能力突出,成果丰富。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思政示范课程1门。专业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30余项。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以“国际商务管理”和“国际商务传播”模块为依托,建构“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奖2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
商务英语专业升学渠道多样,就业前景广泛。往届毕业生升学高校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年来,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率良好,就业职业分布主要涵盖商贸公司、涉外服务外包企业、本专科院校、外语教育培训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广大商英校友已成为各领域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法语专业
法语专业在黑龙江省内一直处于龙头地位,是省内唯一一个获得“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法语专业。2023年度在全国137所开设法语专业的本科高校排行榜中列第21位。
现有在校学生154人;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办学层次(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本科双学位)。自成立以来,法语专业为国家和本省培养了上千名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任职于教学、科研、外事、外贸、政府、文化、宣传、旅游、科研等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因为其专业基础扎实、整体素质高、相关知识面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法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0人。法语专业为我省首批开办专业。基础雄厚,队伍整齐,教学经验丰富。每年邀请至少1名外校名师、研究人员来学院讲学交流。通过参加业内年会等形式与国内一流外语学院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多年来,法语专业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法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主要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基础法语、基础法语视听说等;专业必修课:高级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笔译等;专业选修课:法语阅读、法语口译、法语演讲、商务法语、法语教学法等;模块选修课:法语语言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四大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跨学科方向,完成修读要求后,学校将颁发“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证书。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和校外的语言竞赛和语言实践活动。探索多样性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外语活动与文化活动,使课外学习和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扩展,并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常年与法国巴黎十大展开师生合作交流,选派优秀本科生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学习。
德语专业
德语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3年招生,是黑龙江省首个开设的德语专业,2006年获得德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黑龙江省唯一拥有德语专业硕士的专业。
德语专业旨在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具备扎实的德语基本功,能够综合运用德语语言、文学、文化历史以及区域国别等专业知识、法学和经贸等跨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学术研究、外语教育、对外交流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翻译等工作的德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实现复合型德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分别设置了语言文学、区域国别两个专业方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两个跨学科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任选其一完整修读。对于跨学科方向,完成修读要求后,学校为其发放“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证书。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课:基础德语、德语视听、德语会话、德语阅读等。专业必修课:高级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语口译等。专业通选课:德语演讲与辩论、中国文化概要、德语商务交际与涉外礼仪、德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中学德语教学等。模块选修课:语言文学模块:德语文学概论、德语文学史等。区域国别模块:德国简史、德语国家国情、国际组织概论、欧盟概况等。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规则与实务、国际贸易项目研发与技能实训等。法学模块:法律史、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
目前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5人,助教2人。具有外校学缘教师占比100%,均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或知名外语类高校,有德语国家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业教师全部参与本科核心课程教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目前,德语专业教师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校级等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专著7部,获奖20余次。
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建于2003年,2004年招生,是东三省首个开设的阿拉伯语专业,具有超过二十年的办学经验。2013年获得阿拉伯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东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阿拉伯语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8人,外籍专家2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7人,具有外校学缘教师占比88%,均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或知名外语类高校,均有阿拉伯国家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业教师全部参与本科核心课程教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突出。阿拉伯语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个人素质、教学能力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阿拉伯语专业教师队伍科研教改意识强、成果多,近年来,目前,阿拉伯语专业教师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等各级教学和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译著1部,教辅教材2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师师德师风高尚,教学质量高,共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和其他奖励10人次。
阿拉伯语专业建立了以语言课程为主,区域国别、经贸、法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一体化发展,深化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语言服务社会能力。专业课程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都会让学生得到扎实而全面的提高,培养符合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听力、阿拉伯语口语、阿拉伯语阅读、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写作、高级阿拉伯语、阿拉伯国情、阿拉伯简史,阿拉伯文学史,阿拉伯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语口译、阿拉伯语时事阅读、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选读等。从2024级学生开始,阿拉伯语专业在语言文学模块外,另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两个学科模块,学生任选其一完成修读要求后,学校发放“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证书。
已建立畅通国际交流渠道。每年都能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支持,选派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前往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公费留学。学校与多所阿拉伯国家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学生可前往埃及未来大学、巴德尔大学、复兴大学、法鲁斯大学、阿曼现代商科学院等高校自费留学。阿拉伯语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黑龙江省外事办、省体育局共建实习基地,并与中国贸促会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派遣学生到上述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
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外交、外贸、教育、传媒等国家部门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单位。此外,每年均有学生考取北大、北外、上外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在国外留学深造。阿拉伯语专业自建系以来,经过全体师生二十多年不断的努力,培养了一批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专业成立于2003年,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首个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国家重要的外语专业方向,西班牙语专业在推动与全球20多个西班牙语国家的外交、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西班牙语专业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外语专业之一。
西班牙语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9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均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和访学经历,部分教师曾担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国驻西班牙巴塞罗那总领馆领事等职务。此外,专业还聘有博士学历的西班牙籍外教,确保学生在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方面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西班牙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善,注重语言基础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基础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语音、西班牙语听力等;专业必修课: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会话、西班牙语阅读等;专业通选课:笔译理论与实践、西班牙语口译、西班牙语演讲、经贸西班牙语等;模块选修课: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四大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跨学科方向,完成修读要求后,学校将颁发“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证书。
西班牙语专业注重国际化办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机会。学生在大三时可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学习一年,大四时可参与“3+1+1”项目,前往西班牙赫罗纳大学学习,优秀者可继续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此外,学生还可申请赴多米尼加理工大学与我校合作的孔子学院任教,积累国际教学经验。
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领域涵盖教育、国际商贸、国际工程、外事外交等多个行业。毕业生广泛任职于教育机构、政府机关、央企、国企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兴、OPPO、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部分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
欢迎报考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请联系我们。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招生办公室电话:0451-86608653、0451-86604550、0451-86608652
咨询时间:工作日8:00-11:30,13:30-17:00
网址:https://wwxy.hlju.edu.cn/官方微信公众号:hljdxxyxy
Copyright © 2004-2020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版权信息:本站作为唯一官方发布黑龙江大学本科招生信息主站;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